她被稱為香港影視圈里的最美配角。
在沒有跳槽之前,還有亞視公主之稱。
她便是有清流之稱的文頌嫻。
1976年,文頌嫻出生于香港。
小時候沒人告訴她,長大后能做演員。
但是她天生一副古靈精怪的長相,十分地上鏡,不去當演員簡直太可惜了。
中學畢業那年,文頌嫻就進入了亞視。
1994年,剛入行的第一年,她就參演了電視劇《再見黃埔灘Ⅱ》。
這是一部講述民國舊上海的電視劇,在劇中,文頌嫻出演余小曼。
出道的新人,就能接拍大部頭的影視作品。
對文頌嫻而言,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雖然此前從來沒有出演過影視作品,但是文頌嫻基本沒有太大的壓力。
畢竟,香港大部分的演員,都不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
有些經過短期的培訓,有些甚至沒有培訓,就在現場現學現演了。
文頌嫻明顯就屬于后者。
進入劇組后,除了在香港本地拍攝之外,她還跟隨劇組到廣州取景。
因為第一部的大火,讓亞視有足夠的底氣再拍攝第二部。
所以在取景方面,劇組才力求真實。
而文頌嫻在劇中飾演的角色,本身有男主角的烘托,因此不管演技究竟如何,事實上并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只不過讓亞視未曾料到的是,第二部拍攝出來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原因就在于,對人物性格的改動太大,導致了原先老觀眾的流失。
文頌嫻的第一次出演,就體驗了一把大劇組和大制作的緊湊感。
演技上的不錯,可以通過之后的繼續出演來進行彌補。
何況當時香港的影視劇拍攝競爭太過于激烈,電視上播出的影視劇也是多如牛毛,一個演員的演技如何,事實上不被稱為是問題。
而文頌嫻自己也不在乎。
據說她從小家境還不錯,她沒有生活上的壓力。
入行第二年,她拍攝了兩部電視劇,一部是古裝劇《可憐天下父母心》,另一部是現代劇《鳳凰傳說》。
三部戲拍下來,讓她的演技得到了初步的磨練。
不過因為其生性低調,因此雖然出道了,卻沒有鋪天蓋地的小道消息出現。
她自己不擅長做這些,或者說根本不屑于做這些。
于是在拍戲之外,文頌嫻去考車牌。
據說在她18歲那年拿到車牌之后,她肆意地駕駛車子,堪比賽車。
隨性的性格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在文頌嫻的身上體現出來了。
只不過香港的娛樂圈競爭太過于劇烈,用一個新詞來形容就是內卷。
演員之間的競爭,電視台和文化公司之間的競爭,都讓從業者很疲憊。
但如果不爭的話,恐怕連一碗飯都賺不到了。
1995年,是文頌嫻出道以來很忙碌的一年。
這一年,她和林正英搭檔,參演了電視劇《僵尸道長》。
僵尸類型的題材先是火于電影,隨后才被搬到了電視劇中。
由于這類題材在當時還算大火,因此即便制作不怎麼精良,同樣也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
除了出演電視劇外,她還參演了成龍當年的電影《霹靂火》。
這是她出道以來,參演了第一部電影。
同年,她還出演了喜劇電影《四個32A和一個香蕉少年》。
并且又參演了任達華主演的電影《玻璃槍的愛》。
對文頌嫻而言,她飾演的角色越多,對于事業上的幫助就越大。
演員靠的是演戲中的節奏,彼時的文頌嫻,還處在拓寬戲路的過程中。
雖然飾演的角色都是配角,但是演員本身對于角色的認可。
1996年,因為第一部《僵尸道長》的大火,亞視隨即推出了《僵尸道長Ⅱ》。
她繼續在劇中飾演了一個配角。
拍完《僵尸道長》第二部后,她又參演了電視劇《飄零燕》。
之后,又出演了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
從年代劇到倫理劇,再到現代劇,文頌嫻飾演的角色越來越多。
同年,她還在電影《摩登菩呢提》中,第一次與劉青云合作。
1998年,文頌嫻在古裝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中,飾演楊排風。
彼時,文頌嫻出道已經有5年的時間。
在這一年,她獲得了亞視的十大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雖然已經出演了很多作品,但文頌嫻并沒有大紅大紫。
文頌嫻長相甜美,但她飾演的影視劇作品,都是年代劇或者動作劇。
本身使得她的形象和影視劇的題材并不是那麼契合。
如此一來,即便出演太多的作品,本身也只是過眼云煙。
何況,香港彼時一年制作的影視劇多達數百部,這麼多的作品都靠香港本土市場消化,要想讓觀眾從萬千的演員中記住你,那就必須讓觀眾知道你是誰。
很顯然,彼時的文頌嫻并沒有那麼去做。
拍戲7年的時間,她的作品不少,而且很多作品的收視率也不錯,但是她自己卻依舊未紅。
2000年,文頌嫻加入了無線電視。
剛加入新東家伊始,就出現了一部大劇。
她在電視劇《金裝四大才子》中,飾演祝枝山的弟弟祝曉蓮。
轉投了新東家,她飾演的角色,還是以古靈精怪的鄰家少女形象為主。
而這些參演的電視劇,她依舊不是主角。
此后,她出演的電視劇《談判專家》不可謂不好,但是她依然沒有大紅大紫。
從青春時期出道,到快要三十歲的時候,她的這張看起來不會老的臉,多數時候還是在飾演著淘氣可愛的角色和形象。
對于其他類型的角色,她坦言自己也想演,問題是導演不找她啊。
而且導演只找她拍這一種類型的作品,在導演眼里,自己不夠溫柔。
生活中的文頌嫻也說,自己身上確實有很多男孩子氣。
久而久之,這產生了大大咧咧的性格,導演自然就從她的身上看不到溫柔女生的那一面了。
這樣一來,文頌嫻的戲路就受到了制約,畢竟只演一種類型的角色,觀眾本身也會出現審美疲勞。
即便有時候出現的電視劇收視率很高,但因為有其他主角的存在,他們本身光芒四射,往往把文頌嫻的戲份就給遮蓋住了。
雖說不紅,但是她自己也并非沒有戲可拍。
從2006年開始,文頌嫻將事業的重心漸漸轉移到了內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