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四大名著之一的《金瓶梅》中,很多人都對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對父親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潘金蓮的一句台詞到現在都是玩梗詞,那就是「大朗該吃藥了」。
但是要說將潘金蓮這個角色給演活的還得屬楊思敏版,她的一舉一動都將潘金蓮這個歷史上的人物給演的活靈活現,甚至被譽為「最美潘金蓮」。
她也因為這部戲在19歲時走紅,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她自己竟然想不開,在爆火的時候退出娛樂圈,讓自己徹底走上了「絕路」,最終只能靠著賣拉面來維持生計。
楊思敏究竟為什麼會退出娛樂圈,面對現在這樣的生活楊思敏是否有過后悔的時候?
《金瓶梅》在拍攝的前期并不順利,當時的邱浩展導演對于選角非常的嚴謹,當時重要角色的演員基本上找的差不多,僅僅剩下潘金蓮這個重要角色怎麼都找不到導演看上的。
這讓導演非常著急,所有前來的演員不是氣質對不上就是身形對不上,就在導演思考辦法無意識的翻著演員照片時,低頭看到了楊思敏的寫真照。
這讓導演眼神一亮,這身段加上這神情不就是自己心中的潘金蓮人選嗎?在知道自己想要找的演員出現后,導演立即尋找楊思敏的聯系方式,迫切的邀請她前來試戲。
楊思敏接到邀請后非常的激動,要知道這是她前來台灣的第一個工作,這對于楊思敏來說非常重要,于是在收到邀請后她立即先答應下來,并沒有細細的去了解潘金蓮。
當她前去試了一場戲后,邱浩展導演更加確信這就是自己想要的潘金蓮!于是直接將楊思敏敲定下來。
這讓楊思敏也非常高興,但是她并沒有演過這種類型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毫無接觸過,當她跟導演說出自己的顧慮時,邱浩展導演更是安慰她稱每個人都有第一次。
并且說楊思敏的神韻跟書中的潘金蓮非常相似,他相信楊思敏只要帶入到角色就可以演好,面的導演的鼓勵楊思敏也放下心來,默默給自己打氣。
果然楊思敏沒有讓導演失望,她在解讀角色方面非常用心,加上她和潘金蓮的契合程度,這讓整個拍戲的過程非常的順利。
在1996年《金瓶梅》正式上線,一經上線就掀起一陣金瓶梅熱潮,而楊思敏飾演的潘金蓮更是收到一眾的好評,一夜之間她就成為人卡羅拉家喻戶曉的明星,直接一舉成名。
緊接著她就被譽為「最美潘金蓮」,這個獎項是觀眾們一致認可的,楊思敏的表演不僅僅是皮肉上的表演,反而是將潘金蓮身上的多重糾結和內心的掙扎給演繹出來。
她的表演緊緊的牽扯著觀眾們的精神,讓觀眾們仿佛身穿《金瓶梅》一般,很多觀眾們都說看到的楊思敏仿佛就是潘金蓮本人。
但是要知道楊思敏本人并不是台灣本地人而是日本人,她再三思考后選擇了來到台灣,從潘金蓮可以看出她的選擇并沒有錯。
楊思敏出生在日本的千葉縣,從小她就因為長相比較出眾成為家長們喜歡的對象,她的真名并不叫楊思敏,本名叫做鴇田麻美。
漸漸長大的她并沒有長歪,反而越來越好看不說就連身材也非常的好,這也給她之后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楊思敏在長大之后當上了「柜姐」,這本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但是在收入方面并不像表面這麼靚麗,這讓楊思敏開始為自己之后的生活做打算。
在電視中看到女明星的生活后,楊思敏突然產生了自己也當女明星的想法,本身她條件就非常適合,并且周圍的人也是這麼說她的。
可是當時日本遍地都是明星,像她這種類型的已經非常的多,這個時候的她已經打定主意自己要在娛樂圈立足。
于是楊思敏想到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她想讓自己在眾多女星當中脫穎而出,于是她便打起了拍大膽寫真的主意。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方式拋出去竟然連個水花都沒有,就在她在懷疑自己想走的這條路究竟是不是正確的時候,她的朋友給她提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建議。
朋友認為既然她為了成名什麼都能舍去,為何不選擇去其他的國家發展試試呢?被朋友這麼已提醒楊思敏腦子中直接就閃現出自己出國的想法。
最后在家中和父母商量過后選擇了台灣發展,隨后在1995年19歲的楊思敏獨身一人來到了台灣。
剛到台灣的她并沒有什麼人脈,于是只能依仗著自己的身材和顏值想去媒體公司當模特,以此來保障自己的生活。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她的幻想是美好的,在台灣因為她的外國血統,模特公司并不考慮她這樣的。
這也是她沒有想到的,每次面試都因為長相云因被拒,時間長了楊思敏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像朋友說的那樣有市場。
但是她的內心并不甘心就這樣回到自己國家,于是還想是一把,這次終于沒有讓她空手而歸,一家小的媒體模特公司看上了她的相貌,這也是她人生的轉折點。
第一次的楊思敏非常的羞澀,但是為了讓客戶看上自己,她將自己裝扮的非常好看,這也讓客戶確實非常滿意,最后她也慢慢的在公司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為了快速將自己的名聲打出去,她拍了很多的寫真集,也正是楊思敏這樣的做法,讓她開始有了一群喜歡她的粉絲,漸漸在娛樂圈有了名氣的楊思敏也開始有粉絲團體。
而她那些大膽的寫真也給了她一夜成名的機會,讓《金瓶梅》的導演看到了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