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飛碟唱片的「五陳二李」,滾石唱片的「大中小」三大音樂教父星味更足。
羅大佑代表著高度,李宗盛代表著商業性,小蟲古典而現代。
除了這三位,滾石還有馬兆駿、鄭華娟、黃韻玲這樣的全能音樂人。
當然,還有一位名氣與實力接近三大音樂教父的音樂人,他便是Bobby Chen。
Bobby Chen的音樂風格,筆者覺得他是滾石唱片最具人文主義的創作人。
羅大佑成名最早,但離巢最早,上世紀80年代底就遠走香港創辦「音樂工廠」。
李宗盛在90年代一度成為滾石唱片段氏兄弟之后的「三號人物」,卻在2000年選擇了離開。
小蟲1989年加入滾石,后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終因滾石的債務危機于2005年解約離開。
Bobby Chen于1987年離開綜一唱片加入滾石,遂效力至今。
所以,滾石系的歌手,要想集齊這四大音樂人的作品,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就更不用說其他唱片公司的歌手。
印象中,跟這四位音樂人都合作過的歌手,潘越云是第一個,陳淑樺是第二個,周華健也算一個(除了縱貫線時期,如果《最真的夢》算做他與羅大佑的合作的話)。
能合作遍四大音樂人,都不是簡單的歌手。
潘越云,是滾石的初代「一姐」;陳淑樺,是滾石的二代「一姐」;周華健,是滾石42年來毫無爭議的「一哥」。
三人中,如果論合作作品的數量與質量的話,也只有陳淑樺與四位音樂才子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雖然四人中羅大佑成名最早,但第一位與陳淑樺合作的音樂人,卻是與她同年出生但小月份的李宗盛。
二人的第一次合作,在1987年陳淑樺的滾石首專《等待風起》中,李宗盛創作了歌曲《像我這樣的單身女子》。
1988年,在Sarah滾石的第二張專輯《女人心》中,李宗盛就擔任了主要制作人。
二人合作的頂峰,要數1989年底的專輯《跟你說,聽你說》,這張台灣樂壇首張實體銷量過百萬的專輯,對滾石、對陳淑樺、對李宗盛,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滾石結束了數年被飛碟唱片壓制的局面。
李宗盛成了首位「百萬金牌制作人」,一躍成為滾石的三號人物和宗師級音樂人。
而陳淑樺,真正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都會情歌時代,與鄧麗君同年出道的她,成了鄧麗君、蘇芮之后的台灣女子樂壇第三人。
從1987到1994,8年的時間里陳李二人合作了數張專輯,李宗盛為陳淑樺一共寫出了19首新歌,這是李宗盛為一名歌手寫歌之最,也是陳淑樺31年歌壇生涯里唱得第二多音樂人的作品(第一是恩師譚健常)。
李宗盛的筆下陳淑樺過于商業,但這商業一點也不媚俗,反而能讓歌迷共情。
滾石的四大音樂才子中,小蟲與Bobby Chen是同時在1988年專輯《明天,還愛我嗎》中與陳淑樺合作的。
考慮到彼時的小蟲還沒有正式加入滾石,而Bobby Chen是《明天,還愛我嗎》專輯的主制作人,還在該專輯中一口氣幫Sarah寫出了《明天,還愛我嗎》、《美麗與哀愁》、《亞瑟潘的四個朋友》、《本城女子》四首歌。
歌曲《明天,還愛我嗎》雖然作曲人是小蟲,但這首歌,筆者覺得歌詞才是整首歌的靈魂,而詞作者正是Bobby Chen。
31年的歌手生涯,陳淑樺唱的新歌不下300首,但Sarah卻表示《明天,還愛我嗎》這首歌是她和陳媽媽最愛的歌曲。
2003年,陶晶瑩電話采訪了消失在歌迷視線里超過5年的Sarah,當陶子要她用一首歌來證明自己是陳淑樺時,她脫口而出的就是《亞瑟潘的四個朋友》這首歌。
而《美麗與哀愁》雖然與1979年翁清溪(湯尼)老師作品同名,演唱者也是同一人,但Bobby Chen的這首歌卻更多了一份現代化的知性美。
在陳淑樺1991年專輯《聰明糊涂心》中,Bobby Chen再次以制作人的身份出現,雖然不是第一制作人。
Bobby Chen曾說:「陳淑樺的長音,像是一種不可原諒的,對你糾纏的控訴,只要是男人聽了,都會說ok 、ok,都是我的錯。」
Bobby Chen也說,在制作專輯《明天,還愛我嗎》時,如果不是陳媽媽跟得太緊,他可能會鼓起勇氣向Sarah表白,因為與她相處時總有一種戀愛的感覺。
因為這種想愛而不得的心情,才華橫溢又狂放不羈的Bobby Chen把所有的才情都用在了Sarah身上。
Bobby Chen音符里的陳淑樺,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空谷幽蘭,是楚楚動人卻又不忍傷害的柔弱碧玉,是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的憂郁紅袖。
有人說:李宗盛把陳淑樺變「俗氣」了,Bobby Chen才能為歌迷呈現獨一無二的清新明艷的Sarah。
1988年,小蟲第一次與陳淑樺合作,就寫出了她最喜歡的歌曲《明天,還愛我嗎》的曲子。
作為成名比李宗盛、Bobby Chen還早的音樂人,比Sarah大三個月的小蟲卻是她忠實的粉絲。
而小蟲也確實是陳淑樺的福星,因為他擔綱主制作人的兩張專輯《一生守候》(1990)和《生生世世》(1995),全部為Sarah帶回了金曲獎歌后的桂冠,也讓Sarah成為第一位兩獲金曲獎歌后的歌手。
從《情關》到《當真就好》,從《東方的朋友》到《娃娃已長大》,雖然二人的合作僅有8首歌,但小蟲這八首歌都做得格外用心。
是小蟲讓歌迷領略到了陳淑樺的古典美與藝術美。
最后與陳淑樺合作的是羅大佑。1989年,在陳淑樺那張劃時代的專輯《跟你說,聽你說》中,羅大佑奉獻上一首自己的作品《無言的表示》。
其實,這首歌并不是羅大佑專門為陳淑樺創作,因為它只是羅教父同年早些時候作品《沉默的表示》的再加工版,旋律未變,只是歌詞做了些許修改。
雖然羅教父的嘶吼版是珠玉在前,但陳淑樺的低吟淺唱版卻更像是蛋糕上的櫻桃、寶塔上的明珠。
嚴格說來,羅大佑只為陳淑樺寫了一首歌,那就是收錄于陳淑樺1990年專輯《一生守候》中的歌曲——《滾滾紅塵》。
而這首歌,是羅大佑應朋友嚴浩導演之邀為電影《滾滾紅塵》寫的同名主題曲,因為歌曲《無言的表示》讓羅教父看到了東家「一姐」的硬實力,所以這首歌也是羅大佑直接點名陳淑樺來唱。
除了劉文正、「小妹」張艾嘉和弟子袁鳳瑛,羅大佑幾乎很少為一名歌手寫歌超過兩首以上,能得「羅公」一首作品就是榮幸。
而歌曲《滾滾紅塵》,讓羅大佑再次被陳淑樺的表現能力所折服,多年后,當羅大佑接受訪問問到與陳淑樺合唱《滾滾紅塵》的事兒,羅教父自己嚴肅地說:那是自己做的最愚蠢的一個決定。
雖然只有一首歌曲,但羅大佑開發出了陳淑樺身上的歷史厚重感,Sarah就像一位歷經滄桑、見識過幾次輪回的不老貴婦人,優雅而從容。
或許,再也不會出現陳淑樺這樣的歌手了。她來過,她唱過,大家記得,大家記著,就夠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