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東森新聞》報導,徐若瑄(Vivian)2023年宣佈與新加坡富商李雲峰離婚,2024年證實罹患甲狀腺癌,所幸病情已經控制,但卻在近日凌晨透過社群平台分享黑白照片,表達內心感受,引發粉絲關注。
圖片來源:臉書
藝人徐若瑄在凌晨無預警在IG限時動態上傳兩張黑白自拍照,其中一張身處錄音室的照片中,她配戴耳機、黑框眼鏡與鴨舌帽,臉上帶著些許勉強的笑容,還特地在照片上添加「大丈夫、It‘s ok」等字樣遮住部分臉龐。
圖片來源:台視新聞
另一張照片則搭配心碎表情符號,更讓人感受到她此刻的情緒低落。徐若瑄在貼文中寫下:「那些最赤?裸的聲音就學會說給自己聽吧!想被同理從來不容易,真心情也不一定中聽,學會沒那麼在意、失意,就能放下別人的道理。」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這番文字流露出她面對生活挑戰的心境,去年歷經離婚,今年又確診甲狀腺癌,雖然病情已獲得控制,但這樣的坦白文字仍令外界為她擔心。從她選擇在深夜時分分享這樣的心情,似乎也透露出她目前正在調適內心的失落感。
關于甲狀腺癌的諸多疑問?
甲狀腺癌相對「善良」但別忽視!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位于頸前部,主要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基礎代謝并影響生長和發育。
甲狀腺癌是一種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按病理類型,甲狀腺癌可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
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最為常見,占全部甲狀腺癌的85%~90%,與甲狀腺濾泡狀癌統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此類腫瘤的生物行為溫和,愈后較好,10年生存率可高達90%以上,因此很多人叫它「懶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極高,而甲狀腺髓樣癌的預后介于分化型甲狀腺癌與甲狀腺未分化癌之間。因此,在發現甲狀腺疾病后及時就診,對預后的判斷至關重要。
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
甲狀腺結節不能與甲狀腺癌劃等號。
因為大部分結節為良性腺瘤樣結節或囊腫,通常不需要特殊進行干預,只需定期復查。只有5%~10%的甲狀腺結節考慮為惡性結節,即甲狀腺癌
,這些結節多表現為形狀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等。
醫生提醒,查出甲狀腺結節,切忌這兩種極端:一是不聞不問,認為是小事;二是發現結節后非常恐慌,總焦慮結節惡變。建議要根據結節情況和個體特質及時復診。
愛生氣的人更容易得甲狀腺癌?
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
存在多種潛在的原因
比如環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飲食不規律等。甲狀腺癌是患者的甲狀腺濾泡上皮出現的惡性腫瘤,通常與患者體內癌基因、電離輻射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目前沒有權威證據表明甲狀腺癌變和生氣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甲狀腺癌和生氣、情緒波動可能有一定的關系,尤其是長期、反復的情緒波動、生氣容易造成體內激素分泌失衡,導致免疫力低下,甲狀腺在各種誘因的刺激下就可能容易發生癌變。
近年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是不是碘攝入量多導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
這是不是碘攝入量多導致的呢?
據廣州衛健委此前報道
甲狀腺癌與食鹽加碘
存在某種聯系的推論依據不充分
缺乏令人折服的有力證據
采取補碘干預可使甲狀腺癌
向低惡性轉化已被廣泛認同
過分擔心加碘鹽造成甲狀腺癌的風險
是沒有充分依據的
4類人群警惕甲狀腺癌盡早做檢查
1、女性,特別是中青年女性,20歲~40歲為發病年齡高峰,是甲狀腺癌高度「青睞」的人群;甲狀腺癌女性患病率和男性患病率的比例約為3:1。
2、童年期頭頸部放射史或輻射污染接觸史、全身放療史;
3、有家族遺傳性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癌家族史的人群;
4、既往有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癌等疾病的人群。
以上4類人群建議每年至少做1次甲狀腺超聲和甲狀腺功能檢查,做到早診早治。
最后提醒,預防甲狀腺疾病,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緒穩定,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合理膳食。尤其是要避免熬夜,熬夜很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使人體免疫功能出現紊亂。
另外,如有甲狀腺結節的小伙伴也不用過于緊張,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考慮良性結節的一般可按照醫囑定期復查,如果結節沒有變化,不需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