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稀罕你的238億遺產,就此撇清關系,你不配做我們的父親。」
2014年,邵逸夫逝世,他將所有遺產都留給自己的四個孩子,哪曾想,他們不僅拒絕遺產,更是和他斷絕父子關系,不為他送終。
人人尊敬的慈善家,為何會落得如此地步?他的子女們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那些遺產最終去向何處?
眾所周知,邵逸夫在世時,致力于推動文化事業,以及社會公益項目的發展,在中國各地都建立起許多公益機構,遍地的「逸夫樓」,足以證明他的貢獻和付出,廣州市最具標志性建筑之一的體育館,就是他建造,以他名字命名。
非常有意思的是,1994年廣州突發暴雨,導致全市受到不同程度災害,邵逸夫聽到消息,得知許多災民無家可歸時,直接通知將體育館改成一個
臨時救助站,將所有災民接到這里,這一舉動無疑是挽救許多災民的生命。
除建設公益機構外,他還親自組織紅十字會,帶領著大家到偏遠地區,給生病的人送藥,還會給村民們義診,他的付出是被人有目共睹的,他做過的那些好事都被大家記在心底,從不敢忘記。
他還為國家的就業問題作出貢獻,據說當初他經營香港華數電影有限公司時,由于常常需要人才來保障公司正常運行,所以他便設計出「萬能證書」,只要符合招聘條件的,就可以憑此證書優先上崗,這一做法贏得許多青年人的好評,他當真是在做好事。
這般優秀,令萬千國人尊敬的老先生,卻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據說2014年他去世后,他的四個孩子沒人來送他最后一程,他自知自己多年沒有盡到父親的義務和責任,便在遺囑中表明,將自己的
238億遺產,全部給孩子們繼承,然而卻沒有一個孩子愿意領走這些。
他們很清楚,這些財產是他們工作多年,都不一定能賺回來的收入,況且是親生父親的遺產,領受屬于合法行為,但他們還是選擇拒絕,最終這筆錢流入邵逸夫慈善基金會,用在公益事業中。
孩子們這個決定,展現出身為慈善大家后輩的骨氣,但也有他們自己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則是和他們父親的行為息息相關,給他們造成深深的傷害和影響,而這位表面風光的慈善家,背地里卻也做過令人不齒的行為。
邵逸夫能走到今天,除自身經商頭腦之外,離不開原配妻子的幫助,據說當初兩人結婚后,他有意將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奈何手中資金有限,不足以支撐他實現夢想。
無奈之下,他便將這個想法告訴妻子黃美珍,妻子二話沒說,直接跟富豪父親要了筆錢,交到丈夫手中,這才有了邵氏公司後來的崛起。
他們結婚后,生下兩兒兩女,一家人很是溫馨幸福,本以為會一直如此相處下去,沒想到「男人有錢就變壞」這個定律,也在邵逸夫身上發生。
他去公司旗下夜總會放松時,與能歌善舞的方逸華相識,畢竟是個青春洋溢的小姑娘,正是這種在混亂商界打拼多年的精英人士所喜歡的,于是他便主動上前,邀請對方一起品酒,兩人就這樣互生情愫。
後來,邵逸夫只要有空,就會到夜總會去找方逸華,聽她唱歌看她跳舞,年輕女孩的魅力深深吸引他,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為了能更方便看到這位情人,邵逸夫直接在自己公司為她安排一個專屬職位,
并且賦予她很高的權利,他們更加形影不離,甚至其外出應酬時,陪伴在身邊的就是這位年輕女孩。
這些行為怎會瞞得住黃美珍,但她發現后,也不曾大吵大鬧,只想維護丈夫的面子,也不想失去這段婚姻,還是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即便她深知和丈夫之間已經沒有愛情,婚姻也是名存實亡。
即便如此,她還是選擇相信丈夫,認定他是一時糊涂,只要自己努力一些,丈夫就一定會回心轉意,然而她的努力付出,沒有換回丈夫的憐愛,而是變本加厲。
為了能和方逸華永遠在一起,不受外人指指點點,邵逸夫直接放棄在新加坡打拼多年的事業,帶著女友回到香港,重新建立起電影基地,留下妻子和孩子在新加坡,不管不顧。
以至于後來公司在香港電影行業稱霸后,許多人稱呼方逸華為「六嫂」(邵逸夫排行老六),卻不知遠在千里之外,他還有個明媒正娶的妻子。
其中兩個孩子能感受到母親的孤單和無奈,即便面對的是商界大佬,他們也依然很排斥父親,尤其當看到方逸華成為公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