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慶某醫院婦產科病房,一名二胎媽媽正在產房里痛苦掙扎。本以為二胎會比較順利,沒想到比第一個還要難生,折磨得她忍不住喊出了聲。
好在醫生技術好,最終這名產婦順利誕下一名女嬰。可等女孩分娩出來,助產士的臉色唰一下就變了,這孩子怎麼這麼小?還沒有一個哈密瓜大!
婦產科緊急聯系兒科醫生,將小家伙送到急救室搶救,孩子這才勉強有了第一聲啼哭,保住了一條命。
等女嬰脫離危險后,醫生給女嬰做體檢,發現孩子只有二斤一兩,身長只不過33公分,遠遠不能和正常足月分娩的孩子相比。
這名女嬰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她出生時這麼小?這樣的身體對她以后的健康成長,會不會造成影響?
2008年,湖南懷化一個小鄉村內,劉興蓮和丈夫梁中南躺在床上唉聲嘆氣。
劉興蓮才剛檢查出自己懷孕了,這本是件好事,可卻讓兩口子左右為難。
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富裕,尤其是在大女兒出生后,劉興蓮就只能在家照顧女兒和公婆,一個人扛起所有家務,而梁中南則外出打工賺錢。
梁中南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的男人,奈何學歷不高,也沒有一技之長傍身,只能做些出苦力的工作,每個月的薪水也不高。
梁中南賺的錢,僅僅夠一家人開銷,如今劉興蓮又懷孕,多了一個人吃飯,卻多不出養一個孩子的錢,因此這個孩子要不要留下,成了兩口子思考的問題。
劉興蓮摸著還沒有凸起的小腹,用心感受著肚子里的生命,身為母親的她,一想到要打掉孩子,心里就隱隱作痛。
可家里的經濟條件,實在不允許再多一個孩子,這可怎麼辦?
兩口子發愁了好幾天,最終還是梁中南拍板,決定留下這個孩子。大不了,以后的日子過得苦一些,畢竟是條性命。
因為這是第二個孩子,劉興蓮有了一些經驗,心理上也更放松,沒有很在意胎兒的發育。
她的日常仍然是忙著家里的農活,照顧剛一歲的女兒,還有梁中南的父母。
一直到懷孕七八個月時,劉興蓮才第一次到醫院產檢。其實這個時候已經見了一些端倪,但劉興蓮的意識沒這麼強,沒有放在心上。
當時給劉興蓮做B超檢查的醫生發現,胎兒的發育比一般胎兒要遲緩很多,看起來也特別小,叮囑劉興蓮多注意一些。
可劉興蓮沒想這麼多,以為是孕期太勞累,一直營養跟不上,所以孩子偏小一些,大不了以后多吃點好的,補一補就過來了。
這次孕檢后劉興蓮也沒有再去復診,更沒有到其他醫院聽聽專家醫生的建議,一直等到了預產期,感覺到宮縮疼痛后,這才去了醫院分娩。
都說女人生孩子第一個慢,第二個因為宮口已經開過,所以不會宮縮太長時間,但劉興蓮也不清楚怎麼回事,這次生孩子可比第一次還要遭罪。
好不容易感覺到疼痛緩解,孩子順利分娩,助產醫生們卻告訴她一個無法接受的消息,她的孩子只有哈密瓜大小,生下來還不會哭。
就這樣,小家伙被緊急送到了兒科急診,幸好搶救及時,小家伙活了下來,但和同新生兒病房的孩子相比,她就像一個異類。
足月的胎兒正常情況下的體重是5到8斤,低于這個數字就是太輕,很少有健康的足月兒低于這個體重。超過這個范圍則是巨大兒,無論對產婦還是孩子的健康來說,都不是特別好。
但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似乎巨大兒越來越多。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生下來只有33公分,2斤1兩的小家伙,就好像一個只小猴子,虛弱地啼哭,尋找媽媽的氣息。
劉興蓮這下可慌了,明明是足月自然分娩的女兒,怎麼會這麼小?
這個時候她才想起,整個孕期她只檢查了一次,很多排畸項目都沒做。那唯一的一次產檢時,醫生提醒她孩子偏小,她也沒有放在心上。
如果當初知道會這樣,到別的醫院檢查一下,多咨詢下醫生多好?
可天下沒有賣后悔藥的地方,劉興蓮心里十分痛,她不是故意這麼做,只是她生活在一個小鄉村,周圍的人都沒有產檢過,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大家都沒有事,怎麼就自己的孩子有事了呢?
看到劉興蓮這麼難受,大家紛紛安慰她,有的孩子比較特別,可能在肚子里的時候沒吸收到太多營養,所以長得才這麼小。
再說醫生也進行了別的體檢,孩子除了有點小之外,別的器官都挺正常,回家養著的時候仔細點,長大就沒事了。
就這樣,劉興蓮把孩子帶回家,希望奇跡的出現。
因為生過女兒,所以劉興蓮清楚孩子在月子里長得特別快,出生那天穿的松松垮垮的衣服,到滿月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小了。
只要這一個月的發育正常,小家伙以后就沒問題。
因為小家伙太小了,梁中南和妻子商量,就給孩子起名「小小」,希望用這種辦法,讓孩子徹底擺脫小的形態,茁壯成長。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小小都滿月了,可她似乎都沒怎麼發育,個子還是達不到一般新生兒出生的標準。
這下劉興蓮徹底慌了,她無法說服自己,孩子肯定有問題,今早治療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因為當時劉興蓮是在重慶生的孩子,因此在孩子剛滿月的時候,劉興蓮就帶著孩子去了重慶兒童醫院進行檢查,希望知道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
可就在這個時候,小小被醫生判了「死刑」。
醫生只是看了下小小,臉色就變了,這樣的孩子很罕見,顯然患有難以治愈的先天性疾病。
新生兒出生后,囪門是打開的狀態,大部分的寶寶會在一歲半前后完成全部閉合,有些比較慢的寶寶會在兩歲左右閉合。
可別小看這囪門,它可是孩子健康的「晴雨表」。
而小小的囪門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當時體檢時的小小才40天,但囪門早已經閉合。
醫生簡單和劉興蓮解釋了小小的情況,小小的囪門閉合過早導致她的發育出現問題,她以后就算能長個子,也長不了多少。
這里醫生提醒劉興蓮,這里說小小長不高,不是說她個子偏矮,或者像別的侏儒癥患者一樣,只有兒童的身高。
小小這樣的情況,最多長到五六十公分,也就是新生兒的出生標準。
身為母親的劉興蓮聽到醫生的話如同晴天霹靂朝她打來,瞬間哭成了淚人,可她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詢問,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治孩子?
醫生看著劉興蓮,十分抱歉地搖搖頭。
他說像小小這樣的情況,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見,叫做Seckel綜合癥。因為得這種病的患兒較少,所以醫學生對此病的研究案例也不多,相關治療方案也不是很完善。
最重要的一點是,罕見病的治療費用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起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